
一.有关教育的
没有“人”的教育,教育只能是功利的、愚昧的,只能成为专制者的工具。
按教育规律办事,就得需要耐心,否则就会被现实裹挟而去,也许只能看到小小的花朵,但无法看到大大的成熟果实。
规律,是大自然运行所创造出来的,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。人首先要做的是从大自然中发现规律、认识规律、尊重规律,然后才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,运用规律,有限度地去创造。无视、践踏、违背,所得恶果只能人类自尝!
说教育复杂,是因为教育对象是人;说教育简单,是因为教育规律就在那里。
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”“好爸爸胜过好老师”,如果放在“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”“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”这个前提下来看,爸爸妈妈就应该成为好老师。学校的老师毕竟是半道接手的教育者。

二.有关学习的
春雨虽大,不润无根之草。这里的“根”可以理解为向学之心。一个不想学习的人,他的眼前即使是太阳,也会熟视无睹;一个想学习的人,即使是点滴烛光也会当成太阳。
方向错了,越是努力离成功就越远,离失败就越近。失败了,还不知道原因,只好怨天尤人了。
小马过河的启示是,要想过河先要探知河水的深浅。道理都懂,但遇到自负,即使是大马、老马也会小河翻船。
“死记硬背”,一向被世人批判,是死的记忆。如果我们换个思维,把这个成语重新组合为“记死背硬”并做新阐释,也许就是褒义色彩了。“记死”,这是背诵的结果,即记忆要牢牢的、“死死”的。“记”既包括大脑记忆还包括用笔来记,既会记还要写的正确。“背硬”,背是硬功夫,其结果要硬,即牢固。
教学,教师教,学生学;教师是名师,如须菩提,学生要好学,如孙悟空。所以,网络再发达,教学的基本规律也不会变。网络充其量是工具。
如果教师是树梢,学生是树根,那么 “树根不动树梢瞎摇晃”这句俗语用在一些不主动学习的人身上很贴切。
教和学是两码事,从学生角度看,学生想学,老师的教才能起作用,学生越爱越学,才激发老师好好教。这才进入良性循环。

三.有关读书的
读书的过程就是熏陶的过程,如竹风过面。
肚子饿,知道吃,不傻;脑袋饿,知道读书,聪明。
见识,见+识。要想有“见识”,必须先有“见”,“见”是“识”的因。只有“看见过”“学习过”“思考过”,方能形成“识”。读书越多,行路越远,“见”就会“远”,“识”就会“卓”。
不读书,唯我独尊,如蚂蚁食物,无知当有知;读书,孤陋寡闻,如鹰击长空,越读越觉无知。

四.有关修身的
欲让灶王爷上天言善事,尔等在人间就要做善事,如此,灶王爷下天才带吉祥。不做善事,想用糖瓜贿赂灶王爷,岂有此理?种善因得善果,种恶因收恶果,毫厘不爽!
追逐名利,可谓人之本能,但受后天因素影响。淡泊名利,却非人人能做到,非有德者不能有之。有名有利,看淡名利,方能淡泊名利。淡泊者,乃不强求名利耳,非不追求也。
能工巧匠是用一辈子干出来的,三早晨两五更是成不了事的。古人云欲速则不达,今人则一步登天,谬哉,谬哉!
进攻和防守,鸟之双翼,缺一不可。全力拼抢,才会抓住机遇。最后一分钟也是机遇,万万不可放弃。单刀直入与队友配合,车之两轮。——观世界杯浅悟
铁,经过反复淬炼和无数敲打,才会变成钢;没有淬炼和敲打,只能生锈,最终成为烂铁。
有人说,闲暇出智慧,我想只有有思考习惯的人才有可能做到。凡人则闲暇出烦恼,或无故寻愁觅恨,无聊之极。
淘汰,第一轮是家庭教育,出生在一个自私乖张家庭,淘汰就开始了。第二轮是学校,自己不学习,进一步被淘汰。第三轮是社会,再不奋斗,必遭淘汰。
要是每周每月都能全方位打扫卫生,何来年前的大规模的辛苦劳作?污垢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,其实,很多事都是如此。还是贵在坚持“勤”,一“勤”能成百事!
表扬与批评不宜吝啬。比自己或是比别人,做得好,就应该得到表扬。一再提醒,你还是做错了,或一意孤行,或明知不对就是不改,得到的就应该是批评。
赏识是相对鄙视而言的,在教育上这是一种态度或是方法。作为教师,要掌握。想让人赏识,你必须有被人家赏识的闪光点或是优点。做错事了,你就应该受批评。做错事了,还想被人赏识,这不是矫情吗!
美化不美的东西,再化也不会美,如粪球,刻粪为檀;丑化美的东西,再化也不会丑,如玉石,瑕不掩瑜。
欲望和诱惑是进步的天敌,谁能战胜欲望、抵制诱惑,谁进步就越快,所取得的成绩就越大。
黑夜漫漫,我们寻找光明。其实昼夜本是均分,电的发明,让昼长夜短,既失去黑夜,失去仰望星空的探秘之心,也丢弃欣赏灿烂朝阳之意。
面对出现的问题,如果从自身找原因,叫反思;如果从客观找理由,叫推责。
压力可以传导,但责任不可推卸;功劳可以推让,但责任不可推脱。
当你有了一定的高度,要学会适时归零。这样可以磨磨潜滋暗长的骄气和急躁,可以找回当初奋斗的勤奋和耐心。
出现问题,怎么办?怨天?尤人?责己?一般人选择前两者,只有肯反省的人选择责己。自然,常责己的人会走向成功。
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,这是对生性胆怯的人说的,目的是鼓足勇气;如果是没有头脑的人,这样做就是莽夫,一意孤行又表明刚愎。刚愎的人,决策错了,却让执行者负责,悲夫!
表扬,是因为做得好;批评,是因为做的不好。人们愿意接受表扬,却不愿接受批评。理智的人,宁可接受批评,反省自己。批评是进步的阶梯,可多少人能这样做呢!
只有前进才会遇到困难,遇到困难说明你在前进。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,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走向成功。